讀經-日程 | 聖經-研經 | 福音-傳播 | 信仰-生活 | 大光網路書房 | 主頁

聖經-研經
(Bible & Commentary)
» 每 日 讀 經
(Every Day Bible Reading)
  » 一年一遍 (One Year)
  » 二年一遍 (Two Years)
» 讀 經 指 南
(Bible Study Guide)
  » 綱要
   (Book Summary)
  » 簡介
   (Book Synopsis)
  » 導讀
   (Book Reading Guide)
  » 附錄
   (Book Appendix)
» 人 生 問 題
(Bible Answer for Life Questions)
» 聖 經 問 題
(Bible Questions)
» 大光簡介
(About Glory Press)
» 評語建議
(Comments & Suggestions)
www.GloryPress.com
glorypress@glorypress.com

© 2024 Copyright
Glory Mission Center.
All Rights Reserved.
 



新舊約全書導讀


彼得前書

(以下資料摘錄編輯自大光所出版之「新舊約聖經總論」)

一、內容要義
        本書係列為普通書信第二卷(雅,彼前),重要內容係論到信徒不朽的基業,信心的試煉,聖潔的生活,靈命的長進,神的揀選,做人的品行,順服在上的制度,主僕的關係,夫妻相待的態度,為義受苦的福氣,基督為罪受苦的代替,信徒與罪的斷絕,火煉的試驗,受苦的喜樂,對長老與年幼的勸勉,以及謹守防敵,堅固信心,與最後問安等事,全書訓誨殷切,衷心熱誠,多有激勵而不重責備,實為信徒靈修日程必讀之書。

二、本書著者
        係為耶穌基督的使徒彼得所寫(一1),另有人以為本書是彼得的述意,由西拉記錄,因彼得曾經自認是無學問的小民(徒四13),但歷代教會史已確認是彼得親手所寫,而由西拉轉交的(五12),殆無疑議。
        彼得--意石頭,其原名西門,意聽者(太十2),又被主稱為磯法,意與彼得相同。其父名約翰(約一42;太十六17)是加利利人,住伯賽大以捕魚為業,後遷居迦百農(約一44;可一29),彼得為兄弟安得烈引領歸主(約一40∼42),蒙召作門徒名列十二使徒之首(太四18∼20;十1∼2)。他生性直爽,富有熱情(太十六22;廿六51),事主忠心,肯為主捨命(太十六24;約廿一18,19,22);但也有軟弱,曾經三次不認主(太廿六69∼75),三次被主查問愛心(約廿一15∼17),且有可指責之處(加二11∼12),然終不失為主之忠僕,三次承認主(徒二32;三15;五29∼32)。他在十二使徒中常居領導之地位,蒙主賜以傳福音之特權(太十六17∼20),迄五旬節敞開猶太人傳福音之門(徒二14∼42),又為外邦人開信福音之門(徒十44∼46),晚年常帶妻子到各處傳道,堅固教會(參林前九5)。歷代教會史家,咸言為彼得曾經來到巴比倫(彼前五13)、羅馬等遙遠的地方傳揚福音,約於主後六十七年間,因尼祿皇迫害教會,被解去倒釘在十字架上為主殉道,應驗了耶穌對他一生的預言(路廿二31;約廿一18∼19)。

三、時地對象
        本書約在主後六十四年,寫於巴比倫,其對象乃達與散居在小亞西亞各省猶太的僑民,即本都,加拉太,加帕多家,亞西亞,庇推尼(一1;五13),這些地方的教會,皆為保羅所創立(參看聖經.使徒行傳地圖),他曾寫了加拉太書,以弗所書,歌羅西書給這些教會(參彼後三15∼16),可知本書在許多地方,是與以弗所書相同而吻合。
        至於本書著地巴比倫,有人以為就是實在的幼發拉底河邊,米所波大米的巴比倫,那時有西拉和馬可同在(五12∼13)。但另有人認為這巴比倫乃是羅馬的代名詞,因當時羅馬皇帝掌權,暴虐無道,彼得用此代名詞,以避免政府之注意,書中提及馬可,乃為此說之一佐證,並且根據保羅書信,也曾提到馬可是在羅馬(提後四11),而在啟示錄中的羅馬,也曾被稱為巴比倫(啟十七5;十八2,10,21),因此斷定本書信之著作地是暗指羅馬而言。

四、著作原因
        在當時的教會慘遭迫害,散居各處的信徒,生活貧窮困苦,且又常受四圍反對者的毀謗和攻擊,常有被剷除滅絕之患,他們經歷的試煉痛苦,蒙受冤屈,恐嚇和羞辱,魔鬼像獅吼來吞食他們(二19;三6,9,14;四14;五8)。彼得深知他們的苦境,便寫此信,派西拉帶去安慰他們(五12),勸勉他們要至死忠心,忍耐信服主,駁斥異端,堅守信仰,並要在不信者中間,有善行和聖潔的生活,為主受苦,效法主的榜樣。(二12∼25;四1∼13)。

五、本書特點
        本書論到我們所領受的救恩,為舊約先知,和天使,早已詳細的尋求考查(一9∼12),提到基督的寶血,全部聖經只此一次(一19),論到基督是活石,信徒像石頭,建造成靈宮(二4∼8),以及基督藉靈傳道給在監獄裡的靈聽,(三19),死人也會有福音傳給他們(四6),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(四17∼19),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(五8)等等,皆為本書獨特的描寫,而含有隱喻默示者,凡為信徒皆應慎思明察之。

六、主要信息
        本書主要信息,乃是注重信徒在受苦難中之信心的喜樂,聖潔,行善,福氣,爭戰得勝的生活,而有活潑榮耀的盼望(一3,4,6,7,13,16,21;二9,15,20;三11∼132;四13;五4)。

七、分段綱要
        本書共五章,根據內容要義,可分為五大段如下:
  (1)受苦與喜樂 一1∼12。
  (2)受苦與聖潔 一13∼二25。
  (3)受苦與得福 三1∼16。
  (4)受苦與離罪 三17∼四19。
  (5)受苦與爭戰 五1∼14。

八、關係書卷
        本書與舊約經言,許多切合引用之處,如論聖潔(一16;參利十一44∼45;十九2;廿7;詩廿四4),房角石(二6∼8;賽廿八16;詩一一八12),婦女妝飾(三3;箴卅一30),禁止惡言,尋求和睦(三10∼12;詩卅四12∼16),憂慮卸給神(五7;詩五五22;六八19),血氣與美榮(一24∼25;賽四十6∼8),算不得子民(二10;何一6,9,10),賜恩給謙卑的人(五5;箴三24),等不下廿餘次。與新約保羅書信,雅各書,猶大書等,亦有不少相同之處,如論聖潔(一13∼18;帖前四1∼8),順服君王(二11∼17;多三1∼7;羅十三1∼7),教導僕人(二18∼21;提後二24∼26;提前六1∼2),教導夫妻(三1∼7;林前七1∼16;提前二8∼10;弗五22∼33;西四18∼25),愛慕靈奶(二2;來五12∼14),試煉試驗(一6∼7;雅一2∼4,12∼15),行善之事(二14∼20;三6,11;雅四17;二15∼17),阻擋驕傲,自卑升高(五5∼6;雅四6∼10),抵擋魔鬼(五8∼9;雅四7),放縱情慾爭戰與審判(一14;二11∼12;四1∼6,17;猶4∼23),等等不勝枚舉。

九、研讀提要
        本書幾乎每章都有論到信心與受苦之事(一6,11;二20,21;三14,18;四13,16,19;五1,10),書中教訓殷切嚴謹,忠誠告誡,為信徒追求靈命長進,寶貴靈修之日課。
  (1)先將全書讀習一遍,並同時參讀前列關係書卷,多予查考,汲取其中美好的靈訓,對於自己受苦的心志,信心的生活,更得激勵而堅固。
  (2)木書第一章中,論到重生的信徒,有活潑的盼望,得天上的基業,是大有喜樂,要經歷百般的信心試驗,作順命的兒女,謹慎自守,應當聖潔,主道永存,其教訓啟示,給人生機蓬勃,讀之頗得靈性奮進,凡事盼望,都在於神。
  (2)本書第二章中,論到門徒要愛慕靈奶,去惡行善,品行端莊,順服制度,以及主乃活石,門徒來到主前,是被建造成為靈宮,是聖潔君尊的祭司,是聖潔的國度,是屬神的子民,以及僕人如何順服忍耐,為主受苦,讀之足使信徒對於追求真理,潔身行事,作為兒女崇高的地位,為主僕人的態度等,認識領受更為深切,不能輕忽。
  (3)本書第三章中,論到夫妻相處之道(參林前七1∼16;提前二8∼10;弗五22∼23),眾人愛心與品行(參詩卅四12∼16),其教訓極為美好,務須領受遵行。
  (4)本書第四章中,論到信徒當以基督肉身受苦的心志作兵器,與罪隔絕,彼此切實相愛,與基督一同受苦,倒要歡喜,一心為善,將靈魂交與造化之主,為學習信心生活重要的課題。
  (5)本書第五章中,論到勸勉長老們如何牧養群羊,勸勉年幼的如何謙卑順服,須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,用堅固的信心抵擋魔鬼仇敵,為服事教會聖工,屬靈爭戰得勝生活的良方。

十、注意要點
        在本書中有幾處屬靈的名詞與經文意義,作簡要解釋如下:
  (1)愛慕純淨的靈奶(二2),是意味著神的道毫無虛假和詭詐,沒有謬見(林後四1),是完全潔淨,永不改變,如蜜甘甜美好,為信徒愛慕而極有益於靈命成長健康的食物(詩十九9∼10;一一九103;耶十六16)。這食物在保羅書信中,將其分作奶與乾糧兩種不同的比較(參林前三2;來五12∼14)。
  (2)被建造成為靈宮(二1∼5),因基督是活石,信徒們也都是活石,與基督聯結起來,被建造成為靈宮,成為主的聖殿,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(弗二20∼22),成為一個永生神的聖教會(提前三5,15)。
  (3)神所悅納的靈祭(二5),是因舊約時代祭司所獻一切祭物的預表,都在基督身上一次的獻祭應驗,而代替成全。所以這獻祭的事,便由祭物而成為靈祭,信徒為聖潔的祭司,是藉著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,因為神是靈,祂所需要的是靈祭的事奉(約四23∼24;羅十二1;腓三3;參來十三15;詩廿七6;一○七22;一一六17;啟八3∼4;來十三16;腓四18;羅十五16;腓二17;弗五2;提後四5∼6)。
  (4)匠人所棄的石頭(二7;參4;詩一一八2),這匠人乃指猶太的當局,如長官,法利賽人,祭司長,文士,長老與眾百姓等(約七48∼49;路廿二2,4,52;廿三18,23),亦即表示一切拒絕信基督的人,基督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,在神的天國建造中,具有最尊貴、最重要的地位。
  (5)祂藉這靈,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裡的靈聽(三19),祂藉這靈,乃指上一節末句祂復活的靈說的,意即在靈裡(參提前二16),基督肉身被治死,靈性復活後,祂在靈性的狀態中,向那從些在挪亞時代不信從者的靈傳道,這裡所說的監獄,可能是指像陰間或是地獄所在的景況一樣(路十六23;太五29)。
  (6)死人也會有福音傳給他們(四6),意思有幾種解釋,不過個人認為這死人,是指生前聽過福音的人,那時他們是活著的,在彼得寫此書信時,他們的肉身已經死了,所以稱之為死人,他們的肉身固然經過人死亡的審判(創二17;來九27),但他們已經信了福音,必然是在靈性上靠神活著的。這一種的解釋,能與上下文的意思吻合,比較令人滿意。
  (7)基督徒一名,約在主後四十二年,發生於敘利亞的安提阿城(徒十一26),是不信耶穌的外邦人,給予信徒們的一個綽號,起初大概是含有輕蔑的口吻,是譏笑罵人的名詞,在新約中僅見三次(彼前四16;徒十一26∼28),其原意為屬基督的人,有人譯為基督人,但總以基督徒之名較為合適,在使徒時代,信徒彼此之間的稱呼,乃是弟兄們、門徒、信徒、聖徒等為多。
  (8)因為時候到了,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(四17),乃指從基督的教會開始(提前三15;來三6),而後進到別處,這種審判,認為是指教會將來工作的審判(林後五10;林前三3∼15;四5),另有認為這審判已經開始了,非指將來,而是說當時的教會信徒,所遭受的逼迫和苦難,就是表明神的審判起首了,雖然結局還未臨到,卻是那末世災難的起頭,是最後審判開始的階段了(四7參;可十三8)。
  (9)冠冕是君王尊嚴和權威的標誌(詩廿一3;撒下十二30;亞六11;九16),在新約中提到有荊棘的冠冕(太廿七29),不能壞的冠冕(林前九25),公義的冠冕(提後四8),生命的冠冕(雅一12;啟二10),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(彼前五4)等五種。

十一、史地簡介
        本都,加拉太,加帕多家,亞西亞,庇推尼(一1)--這些地方除了沿藉南部的海岸,和托魯斯山Taurus山脈以南一帶的區域,就是包括稱為今日小亞細亞半島的全部,亦即位於現今土耳其國的北部,當時乃是屬於羅馬帝國的五省,其中本都,加拉太的北部,與加帕多家,則為附庸國,庇推尼與亞西亞,則直屬於羅馬帝國,使徒彼得寫此封書信,就是給寄居在這五省猶太人的基督徒而言。


宣教 日程


奉獻 Offering

     


讀經日程免費訂閱
Email Subscription


最新消息
Newsletter

©2024 Copyright Glory Mission Center. All Rights Reserved.